贤小都 发表于 2024-9-8 00:55:43

禽类养殖:构建生态和谐的发展之路




禽类养殖:构建生态和谐的发展之路

在中国畜牧业历经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高速发展后,成果斐然,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。就禽类养殖而言,规模化、集约化、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显著。然而,过去一味追求数量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大规模发展模式,忽略了禽类产品的绿色环保生态指标。这导致禽类及其产品的绿色环保生态程度不尽人意,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都较弱。

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因素是绿色生态环保程度低。禽类养殖的食物链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,进而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。不过,禽类养殖和其他产业一样,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。我们需要不断完善,使其发展更加科学、平稳、和谐且可持续,沿着科学发展观的轨道前行。

在农村,传统的人畜同村饲养格局已不符合新时期的要求。以养鸡为例,鸡舍与人员居住区未彻底分离,禽类排泄物造成的污染较为严重。所以,人畜分离是必然趋势,人员居住区与禽类养殖区应至少相距 3 公里。这虽是一项艰巨的工程,但可以从行政手段和科学养殖引导两方面着手。行政手段虽可通过政策强制,但鉴于农民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的现状,科学养殖的引导更能发挥榜样的力量。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,国家应明确人畜分离的内容和标准,并划定禽类养殖管理区,建设新型、科学、实用的立体生态养鸡场等禽类养殖场地。

这种新型的禽类生态种养场有两大特点。一是注重“种”,在场地内大量种植禽类所需的牧草和蔬菜,作为鸡、鸭、鹅等禽类的青饲料。例如在果园养鸡,果园中的杂草、害虫等可为鸡提供天然的食物来源,鸡的粪便又可为果园提供肥料,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除了草食禽类,其他禽类的青饲料占比应达到 40% - 50%以上,改变过去过度依赖精饲料的格局。二是设计建造禽类排泄物的治污系统,排泄物经过处理后再利用,全方位利用循环经济原理经营种养场。

在这样的生态种养场中,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可利用价值进行分区,实行既独立又统一的养殖管理模式。无论是几十亩的小型种养场,还是上千亩的大型种养场,都能充分展现绿色环保、立体生态的格局。让禽类养殖与大自然和谐结合,如池塘与养鸭、养鹅相结合,牧草山地与养鸡相结合等,突出“种”的理念,以种养禽,推动禽类养殖迈向生态化、可持续化的新阶段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禽类养殖:构建生态和谐的发展之路